查看原文
其他

很遗憾,“查询时低价,要下单就涨价”的机票可能真治不了。关键是……

接受打赏的小语 航空物语 2019-04-06


一分钟摘要:“查询时候明明低价,一到下单页面就涨价”、“机票越查越贵”、甚至“无论查都少次都这样”……很不幸,这是机票领域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,说不上“必有猫腻”。
但出票方的态度和做法,却可以决定结局是买卖双方相互理解,还是陷入互不信任的循环。
最终,消费者还是会用脚投票。

 

最近,新华网的一篇报道火了。



大意是记者发现,OTA(线上订票平台,例如携程、去哪儿)存在反复订票不成功的情况。乘客能在搜索结果页面看到的低价机票,到了支付页面,就变成了高价票,甚至不同时段多次尝试都获得一样结果。报道并因此怀疑OTA平台存在低价揽客的“猫腻”。全文较长,就不贴出了,大家可以根据标题搜索阅读。


那么,机票变价究竟是不是“猫腻”?报道中提及的“反复尝试都不成功”是怎么回事?消费者可以做什么?OTA又应该做什么?今天咱简单聊一聊。



机票会变价?对

航空公司其实一直在“算计”乘客


要展开这个话题,首先需要说明白的,是来自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本身会不会“很随意”地变动。如果是,那么OTA给出的票价也可能变动;如果否,那么大家可以尽管“追究”OTA的变价行为。


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:是。


翻开今天任何一本民航票务教材,都能看到大意如此的指导:“航空公司应该把所有座位都销售出去,并且每个座位都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售出。”之所以这样写,是因为无论中外,航空运输都已经发展成高度竞争的产业,各公司只有尽可能获取利润,才能生存和发展。


资料图:繁忙的机场


举个例子。航空公司如果遇上一个着急去签几个亿大单的老板,就会自然考虑多收取一些费用 - 老板更在乎能赶上飞机,高价机票与收益相比不值一提;而要是到了起飞前还有几个空座没卖出,航空公司就可能大幅降价,以吸引那些坐飞机坐火车都行的背包客大学生登机,这样至少比让座位空着强。总结起来,航空公司会根据市场情况,灵活调整票价,有涨有跌,这也是法律允许的。


因此,从搜索到下单的小段时间内,机票价格发生变化非常正常。行业监测表明,对于一些热门线路,搜索到下单之间,变价的概率甚至可以达到两位百分点。


以上是航空公司的定价规律。根据我们国家法律法规要求,OTA必须忠实地以航空公司实时报价作为成交价向乘客出售机票。因此,源自航空公司的票价变动,也会传导到OTA平台。


但与此同时,国家没有明文禁止搜索结果与成交价格之间存在差异,无论对OTA还是航空公司。这一方面是因为前面提到的机票价格自带变化属性,另一方面,也是考虑了当前OTA平台的技术局限。


OTA面向顾客界面(下图)的成交价格必须与GDS实时数据一致(上图),否则属于违规操作



OTA平台

“更诡异”搜索结果不可避免


这部分咱先说说OTA平台存在的意义。现在主要航空公司都开通了机票直销渠道,理论上乘客是可以绕开OTA直接向航空公司购票。但现实中,OTA具有全球范围内多家比价、支付便捷(不必开通国际信用卡)、网络连接稳定、中文界面等优势;此外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型航空公司只通过OTA售票。因此OTA有其存在意义。


OTA和航空公司之间是怎样交换票价信息的呢?下面贴出一张去哪儿网提供流程图,说明了出现在初始搜索结果中的票价信息是怎样获得的(实际成交价格后文另外介绍)。目前各OTA的运作方式都与此类似。


备注:除了直销机票(实线)以外,OTA平台还有大量代理商入驻售卖产品,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OTA类似(虚线)。出于篇幅考虑,这篇文章仅以OTA直销产品为例做介绍,代理商的情况可以总体类推


咱先看实线,这说明的是OTA直销机票的情况。票价先由航空公司发布到GDS(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,全球分销系统)并在各GDS间交换。OTA从某个GDS获取数据,并缓存下来供乘客搜索。


而当乘客决定购票,OTA系统出于确认金额的考虑,会再次向GDS查询当前实时票价并作为成交价展示给乘客。如果实时价格与OTA缓存价格不同,就会产生变价。


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了,如果OTA取消价格缓存,改为乘客每次查询都向GDS调用实时数据,不就能很好解决问题了么?


这首先是时间问题。全球性GDS的服务器架设在境外,每调取一次信息,来回需要15秒左右时间。而统计表明,多数用户只能忍受5秒左右时长。因此每次搜索都调取实时数据的话,顾客等待时间过长。


其次还有成本问题。OTA每次从GDS获取数据,都要向后者付费。据去哪儿透露的数据,每次查询1美分。考虑到大型OTA千万级别的日活跃用户数(每个用户还不只查询一次),显然全部实时查询不现实,只能优先照顾重点航线。对于一些冷门国际航线,OTA甚至一两天才调取一次GDS报价用于本地用户搜索,期间只有客户决定下单了,才去调取实时数据。


此外,由于操作失误、程序故障甚至恶意竞争等原因,系统中还有可能出现“能看到报价,却永远无法下单”的机票。去哪儿国际机票产品经理张杨8月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举例,此前由于东南亚某航空公司使用的GDS与去哪儿网获取数据的GDS相互间存在商业竞争,该公司机票长期存在只能看到价格却无法下单的情况,去哪儿花费了大量精力解决。


“新华网提及的就属于上述小概率事件。对于国际机票,OTA与GDS间可以做到90%同价,但考虑到航空公司以及其它方面影响,坦率说,实际的顾客体验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。OTA平台还有服务提升空间。”张杨介绍道。


“万一搜索几次后发现机票涨价了,顾客可以过一段时间再尝试,因为频繁搜索和下单会导致航空公司认为需求增长,从而提价;如果发现长期多次搜索都无法下单的疑似问题票,请联系客服解决。”



OTA平台在努力

但态度应该让人感受到


目前包括去哪儿在内的OTA界多次表态:“‘低价揽客’的套路百姓已经非常熟悉,不会有多少人‘上当’,还会造成客源流失。对于OTA,流量的价值远高于所谓“挣差价”。各企业应该以良好客户体验去争取顾客,以免后者流向其它平台。”


对此,OTA已经有相应动作。例如去哪儿承诺,如机票支付价格相对搜索结果的涨幅不超过60元,差价将由去哪儿支付,而不会提示顾客处理;此外,如果票价在顾客支付之后和航空公司出票之前的时段上涨,去哪儿承担全部差价。如果过程中出现降价,则一律按实际价格支付,已经多收取的费用退还。


资料图:繁忙的机场


对于去哪儿的答复,我们与部分飞行常旅客进行了交流。后者普遍认为,技术不足可以理解,但面对问题,OTA可以更真诚更接地气的态度来赢得客户信任,而不是简单地自辩与回避


例如机票变价自动补偿的规矩看起来合理,但其执行过程完全位于后台,顾客无法感知,因此是真是假也难以判定,希望OTA增加透明度;还有顾客提议,OTA如果有意真诚解决问题,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考虑一些更看得见摸得着的解决方案。例如,基于大数据等分析结果,敢于承诺一定时间内票价所见即所得(即顾客如果在该时间段内完成支付,票价将肯定与搜索结果一致)。让顾客眼见为实的操作,比承诺更有效


“从现象上看,一些顾客的遭遇确实很像遇到OTA‘低价揽客’;而让OTA完全公开敏感商业细节来自证清白也不现实。在这种情况下,OTA应当拿出能够与所谓‘低价揽客’获益相当的诚意来面对确实遇到问题的顾客,用态度补足技术无法证明的内容,才能更好地让公众信服。”一位受访乘客建议。


“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:顾客用脚投票。体验不好,就会被抛弃。”受访的常旅客一致认同。


【文章回顾】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